十三式太極拳口令說明

13式太極拳CN0621                                        溫賓熊主任整理錄音

口令皆為動詞,例如左抱:動左手而成左手下的陽手,不是放在左邊的抱,左右抱時即含收左右腳,手腳儘量同步。只有進入左攬雀尾(身轉180°後)的扣腳棚或扣腳採為後腳外,扣腳(向內)、撇腳(向外)均指前腳;只有「退步搭手 撇腳跟」外一律指腳尖,因此不指明前後腳或腳尖腳跟。在上棚前,如前腳未到位可於後座時微撇腳以調整以便上棚時面向正確又站得穩。/右轉:陰陽手時身轉90°,其他的轉稱轉體。觀看影片時,請注意前腳和箭頭方向,二者大致同向。上棚前的後座,主為緩衝用,可不必做標準的後座動作。屬小架太極拳,二腳站正時為丁字步,約22.5°,以扣撇腳尖來調整角度(「退步搭手 撇腳跟」例外),而非如24式以推腳跟來調整。大字為口令聲音,中字為說明,小字為註解。

0.預備勢調身、調息、調心。

0.起勢: 沉身→定左腳根→左轉(30°,碾右腳-並手) 回正→定右腳根-碾左腳→開左步(拉開雙手同時起身)定雙腳根→沉身→ 平舉(升身)→墜肘→ 下按(同時沉身)撇左腳 (成丁字步,身面亦同步轉成同向) 右抱 R虛步

1. 右攬雀尾:掤(掤右手-左手置胯側-重心轉前腳,轉腰使身面朝前方位)→履(後座)→擠(前弓) 後座→ 前按(前弓) 後座

            扣腳 左轉→ 左抱→ 轉體 上步→*弓腿扣腳   *:如先扣R135°,則無須補扣R腳。

2. 左攬雀尾      →履 →擠 後座→ 前按 後座

a. 右轉→ 右抱

3. 右攬雀尾 →履 →擠 後座→ 前按 後座

            扣腳 左轉→ 左抱→ 轉體 上步→*弓腿扣腳

4. 左攬雀尾     →履 →擠 後座→ 前按 後座

                    b.右抱 上右步

5. -右龍回頭:

採→ 後座 撇腳→ 左抱→ 挒→ 後座 撇腳→ 右抱→ 肘→ 靠→ 後座→上掤

6. 退-右攬雀尾:  退掤→ 退步履 扣腳→ 退步搭手 撇腳跟→按→ 小履→ 擠→ 後座

扣腳 左轉→ 左抱→轉體 上步→ 弓腿*扣腳

7. -左龍回頭 :

      後座 撇腳 →右抱→ 挒→ 後座 撇腳→左抱→ 肘→ 靠→ 後座→ 上掤

8. 退-左攬雀尾:  退掤 →退步履 扣腳→ 退步搭手 撇腳跟 →按→ 小履→ 擠→後座

                    a.22.5° 右轉→ 右抱身向正方位

9. -右龍回頭:

前腳踩在角位 後座 撇腳前腳撇22.5° 左抱身向正方位 前腳踩在角位 後座 撇腳→ 右抱→ 肘→ 靠→ 後座→上掤

10. 退-右攬雀尾:  退掤→ 退步履 扣腳→ 退步搭手 撇腳跟→按→ 小履→擠→ 後座

              扣腳 左轉→ 左抱→轉體 上步→弓腿*扣腳

11. -左龍回頭:

       後座 撇腳 →右抱→ 挒→ 後座 撇腳→左抱→ 肘→ 靠→ 後座→ 上掤

12. 退-左攬雀尾:  退掤 →退步履 扣腳→ 退步搭手 撇腳跟→按→ 小履→ 擠→ 後座

                     c.扣腳 轉體→ 收右腳

13. 收勢開右步(雙手拉開) 沉身(雙手下畫圓) 合十字手,抱大氣球起身往上,LR胸前交,右手在外,掌面朝已 內蓋掌往內蓋使面朝下→開手,拉開雙 垂臂,下放雙手至胯前,曲膝重心放右腳 右轉→ 收左腳 同時回轉,→起身成立正姿

結束

在實際學習前,請先了解或先練習下例資訊。

1.方位:          12/              角位     10:30西北角  1:30東北角

        9/西      3/  (箭頭,採挒微偏內以外,即為面向及前腳尖向)

                 6/                         7:30西南角   4:30東南角

 

2.四方式:掤、履、擠、按.。四角式:採、挒、肘、靠。五行:進、退、顧、盼、定。合而言之,曰十三式。

3.沉身:二腿與肩同寬,膝微彎,膝蓋對腳尖。

4.丁字步:二腳跟水平距離與肩同寬,前腳朝正方位或角位,另一腳向外45°。前後腳並非弓箭步關聯,而是前弓7:3與後座3:7之間的變換,無打直的狀況,膝蓋永不超過腳尖。步完成時,一定鼻、中心線、膝蓋、腳尖同方向。除採、肘、靠(中心線微偏向動作方)外,中心線對準所打的方位或角位。

5.扣:腳尖往內,而撇則往外,扣/撇原則上轉45°。扣的程度乃考慮到位時二腳的延長線恆為丁字步。

6. 陰陽手:狀似抓對方的前手臂樣,陽手稍高,即二手相距為人的肘到腕的距離且上下水平寬即為前手臂寬。

7. 合抱:手與腳的行動一致(左手隨左腳收回),腰也隨主角手的方向轉,因此,可用左/右抱之令而不用合抱。合抱完成上手在胸前,下手在丹田-臍下前。收腳是以胯帶動,即胯要動而非抬腳到前,因此腳尖幾乎貼地而移。須練成是本能動作。陰陽手加合抱就是捉對方的手下折。

    合抱-右抱(右陽 陰陽手):左腳在前,左陽 陰陽手→收右腳使腳尖點地→順時轉手使呈右陽 陰陽手,同時腰隨主角-右手向左轉。

    合抱-左抱(左陽 陰陽手):右腳在前,右陽 陰陽手→收左腳使腳尖點地→逆時轉手使呈左陽 陰陽手,同時腰隨主角-左手向右轉。

8. 轉體:口令當中,將左右轉定義為轉90°,轉體前的動作為擠,轉體全由腰執行。

①右攬的轉體:左手逆時畫小弧(狀似撩豆花)成左陽陰陽手* 轉體→ 右抱。有三種轉法:                   

   a. (1) (1)扣左腳45°同時翻L+陰陽手→右轉90° 右抱(R-順時轉手)

 

b. (1):直接右抱(R-順時轉手) 上右步(R手上提,上身右轉45°,準備作採)

  

   c. (1)扣左腳90°-身轉135°正位,手呈雙峯灌耳勢-手掌朝前, 收右腳 成立正姿,手翻掌使中指對眉。亦有一直保持外掌之勢。開右步,再翻外掌

②左攬的轉體:扣R(有二種扣法,如扣135°上步時不必再扣腳,如先扣90°上步時須再扣45°,本口令採用後法)

右手逆時畫小弧(狀似撩豆花)成右陽陰陽手-同時左轉90°。→左抱,L-逆時轉手 轉體(L腳尖點地) 上左步→ L腿→扣R/採,陰陽手(狀似拉人手臂)往左方進行時稱左顧,合抱時逆時轉雙手(狀似折人手臂),身也隨左手往右轉稱右盼。

9. 攬雀尾

①方位

a.右攬:右為主角,右腳右手為攻(右腳為前腳,右手為主導者),故座左腿弓右腿,腰也要配合主角-右手而移動。

合抱的右手直接往上移至胸前(檀中穴,掌微向外),左手下移至胯(指朝前微向下) 右手盪起翻掌順時畫圓(掌面朝下)-腰隨右手轉-左手翻掌(掌面朝上)上提,二手(抓對手的臂及手)往左下方拉至小腹前同時後座。→ 雙手順時畫圓(腰隨手轉)至胸前在弓腿時往前擠。→後座 鬆開雙手,二掌朝下,墜肘(非收手)使掌面朝前。→前按 雙手朝前不動,上身前移。 後座。請練習到熟。

b.左攬:(和上述反向)左為主角,左腳左手為攻(左腳為前腳,左手為主導者),故座右腿弓左腿,腰也要配合主角-左手而移動。

弓腿 扣腳掤 左手翻掌逆時畫圓(掌面朝前下方)-腰隨左手轉-右手翻掌(掌面朝上)上提,二手(抓對手的臂及手)往右下方拉至小腹前同時後座。→ 雙手逆時畫圓(腰隨手轉)至胸前在弓腿時往前擠。→後座,鬆開雙手,二掌朝下,墜肘(非收手)使掌面朝前。→前按 雙手朝前不動,上身前移。請練習到熟。

  ②角位:前腳一定要在角位,要進一步時先須將原在角位的前腳撇45°,後腳往前在角位落步,如此才會形成新的丁步。退步時先要將後腳扣45°至角位。

a.右攬: 在作「掤履按履擠」時仍以右為主角。右手陽的合抱→右手在胸前掌朝內上提

R前弓,重心隨採的動作而往前,右手往右45°往下採終至右手45°朝下,左手下降到臍下作按地狀 後座 左手陽的左抱(L-逆時轉手) (L前弓,右轉腰,似左手前去接對方的手肘,轉腰使右手下壓對方的手腕) 後座 右手陽的右抱(R-順時轉手) R步,右手畫圓(往上盪手將對方的飛拳在其肘處盪上,隨即用自已的R肘攻對方的腋下,重心前移,右拳幫忙前推) 重心轉6:4(即下沉一點),腰右轉-放右手(但不伸直-隨時可向外彈出攻擊)-左手亦順勢落到右上臂。 後座,左手逆時畫小弧,右手上提呈掤式。上掤 L腳成腳尖虛立(勿抬腳跟),將R手上拉至眉心,左手下拉(二手呈對拉勢)至胯邊(注意右膝仍微彎,未因掤手而直立) 退掤 退L腳,R手下降至檀中,重心後移。 退步履 盪舉L手, R手翻陽托L肘,L手順時下壓40°,扣L退步搭手 腳跟 右手逆時畫圓搭到L手上。(後座:在退步時身已在後,故無此口令,如無須補作) 拉開雙手。 小履 轉腰雙手下移,右手翻掌,二手往左下方拉同時後座。和方位的履比較,方位履手有盪起大圈,此處手不必盪起小圈 左手畫大圓右手畫小圓,前弓。 後座。      

     b.左攬

       左手陽的合抱→左手在胸前掌朝內上提作採

後座 右手陽的右抱(R-順時轉手) (R前弓,左轉腰) 後座 左手陽的合抱(L-逆時轉手) L步,左手畫圓。 重心轉6:4(即下沉一點),腰左轉-放左手(但不伸直)-右手亦稍轉落到左上臂。 後座 右手順時畫小弧,左手上提呈掤式。上掤R腳成腳尖虛立(勿抬腳跟),將L手上拉至眉心,右手下至胯邊(注意右膝仍微彎,未因掤手而直立)退掤 退R腳,L手下降至檀中,重心後移。 退步履 盪舉R手,L手翻陽托R肘,R手順時下壓40°,扣R腳。 退步搭手 腳跟L手逆時畫圓搭到R手上。 (後座)拉開雙手。 小履 雙手下移,左手翻掌,二手往右下方拉。 右手畫大圓左手畫小圓,前弓。 後座。

和方位作比較,此時的左右都可為主角,方位是在原地且為()覆擠按。角位的進:()挒肘靠掤;角位的退:掤履按履擠。(要會背)

注意:

①先要了解動作的順序性,自當不必記先出何手或撇扣何腳。

②左右轉相交替,即左攬雀尾與右攬雀尾為交替進行。進入左攬雀尾只有一種,一律轉180°而調頭。進入右攬雀尾有三種。

③在角位有進退步,以前腳為主如前為右前腳,則必出右手,則必右手掌朝上,進步時均以合抱來改變手/腳的上下/前後,退步時則用「退步履 扣腳,退步搭手 撇腳跟」來進行。

10.下面的敘述是不完全正確,但為了讓初學者能易於進入狀況而如是說:(棚,手臂檔人/推人)(-雙手後下拉。用雙手粘住對方腕與上臂順其來勢向一側引,使對方來拳落空。)(推擠)(雙手粘住對方腕/肘順勢向前用力)(-單手下拉,採水果,chua-台語。用手指抓住對方肘或腕突然向下發勁)(按人手臂把骨弄裂。旋轉對方關節)(近身時用肘攻對方的的胸、肋、面等部位。)(靠肩來攻擊,近身時用)。右攬雀尾:右邊攬孔雀的尾。

11.太極拳有深奧的意、形及功理,也是一種美舞,有其藝境,初學後宜找老師再指導。

本影片在Youtube觀看:https://youtu.be/8jJjgNyN8DU 溫示範(學習版)

http://youtu.be/N1zBqGKLt9M  曹示範

視頻參考:http://youtu.be/5rJsA29SNr8           http://youtu.be/A2cqW2dytmc

練功參考網址:http://uen.apponl.com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