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拉筋22

拉筋本身是一種溫和的伸展運/功動,簡易者一般人都能作也。拉筋可:造成臟腑的壓/張力差而有利其保健。施壓關節,令關節液流通,促進軟組織的新陳代謝。施力於肌膜、肌腱、肌束加強其彈性、韌性,延長性。將已變形的肌肉恢復原形(身正才是力最平衡的位置且是最輕鬆的位置,如身不正表示你已遷就變形的肌肉)在拉的過程中也能觸動經絡及穴道。促進受拉的部分的淋巴循環。安定心神。有正骨功效(尤其不常動者常可聽到骨響)肌肉有力有彈性,才能增加步伐的穩定,可防跌。

本功法的特點在肌力及臟腑的鍛鍊及關節液的流通,以拉到難受、微痛為原則(結束後卻會有舒暢感覺,這也是另類的重力/肌力訓練),柔軟度好者某些招式可輕鬆作到,並無難受微痛感,則需自行調整至加強版,例如彎腰手指接地改掌接地。身要正,避免移位以抵銷拉力。

大字為口令聲音,中字為說明,小字為註解

朱增祥醫師認為:人們的病痛是因為長期姿勢的不變,使筋腱萎縮所造成骨頭錯位,導致頭暈、胸悶、頸椎痛、腰痛、手腕痛等各種症狀,而這樣的萎縮錯位是機器檢查不出來的,唯一可以解決的方就是拉筋和復位。

22(18招分左右) ,每招都有主要作用部位,全身各部位都有管到,共40個形式,各為20(含口令時間,但不包含標題及準備動作,時間到有敲擊聲-手腳請隨即回到原位,第22招多10)招式的順序:由上而下,左而右,前而後,立(腳先開後合)而坐。本拉筋術從各種功法改良編輯加上作者自行設計而成,動作簡單易作無危險,但務請先暖身,尤其中老年人肌肉較脆弱未暖身易拉傷,一拉傷須更長時間復元,久未動者請緩和漸近地拉。拉的當中注意要呼吸。

招式名稱為易記以動作的形式來命名,有可能和受拉的部位無關,例如13後瞧是在拉肺的筋、20拉腳是在拉膝內的筋,18式攀足是在拉腎腰區的筋。會作者,除第13及最後一招外,聽到招式名稱可不等口令逕行作。

腳的站立很重要,另編「一指禪裡」有詳給說明。A.外八合腳站立:當上半身只在原位移動時用合二腳站立,但仍要正常外八站,正常人是弓足,重力可分擔到全腳底,最不傷膝內側,且乃有小範圍力遍移的緩衝,即最穩。B.二腳前後站:應為丁字步且二腳縱向相距約一拳寬。C.二腳左右站:①與肩同寬,②開腳距(比前者約多二腳板寬)(口令下成拉開腳距)(大部分的人仍站成與肩同寬),③拉大腳距(最大腳距)

(教師請注意:拉筋和物理的力學有很大關係,手及腳的擺放正確才能穩定/作到位,即要將質心擺在中位,例如上身右伸下身則必須左伸且二者成正比,希教師先有基本力學觀念才能體會各動作的要領。有些長者膝有問題、關節不靈、肌無力勿要求作到位。姿勢不正者多為遷就已變形的肌肉,宜予鼓勵而非不願作好。)

與肩同寬站立掌抱腹前

1.托天:二手互抓→ 向上推伸。

二手隨即腹前交叉-即下焦就須交叉,到位後拉伸身身軀招式為八段錦的「第一段 兩手托天理三焦」。掌朝上稱托天。向上推伸時上看可助調手勢,但非必要。拉伸身驅時會自然的微提踵。拉伸身驅也能拉伸脊椎,以校正變形的身驅,托天時整個臟腑被拉伸而被整理,故稱理三焦。注意二腳與肩同寬才能將肌肉縱向拉直,身不正或二腳站太寬是把肌肉拉彎而不是拉直。註:八段錦為確實理上焦二手不在往上伸直。

 

拉開腳距(約多二腳板寬,以舒適站穩為原則)

2昂首:(稍拉開雙腳以穩身)雙手昂舉。

掌朝上,頭及上身後昂,昂手使能昂首()以達到正面的椎間盤開而背面者合並使筋腱後拉,可校正駝背,難得的動作(一般的動作都是椎間盤前合後開,現代人的生活讓身前面是縮的,本招即要將前面的肌腱拉伸,否則你須到公園去躺大輪胎)另可作張閉口的吞嚥動作,以訓練吞嚥肌群。

為了可平衡能順利昂,小腹須突出及膝前傾-讓質心勿後移,雙手平舉(如走鋼索平舉長桿同理)才有平衡效果才敢後昂。(教師請注意:長者勿作到位以免後跌,恐會致命或改躺棉被圈)

註:圓肩是指肩膀比胸部更向前突出的扭曲姿勢,而駝背是指脊柱彎曲且整個背部呈圓形的狀態。當肩膀向內捲動時,會導致胸部肌肉萎縮、呼吸變淺、血液流動變慢。因此,身體會出現以下症狀:脖子僵硬、肩膀僵硬、頭痛、背痛、胸痛。

3側抱:拉大二腳距(加寬腳距使上身易下壓)→抬右手→曲左膝→左推

 上手往左推。上身左下壓時右側椎間盤會張,為了能順利下壓左膝須曲,為了能拉開右側椎間盤上手須放在頭頂上且臉朝前,如不易施力者才將手放在頭前,上身須用力朝左下方拉伸(手臂仍是因拉伸而直)下手放的位置不限但放在膝上有助支撐。膝有問題者無法作上述動作,則改拉肩窩的肌肉,此時上手須放在頭上。

抬左手→曲右膝→右推 上手往右推。

二手掌相對即為抱。主目的是在拉動脊椎及調理椎間盤,但也拉到上手、肩及側線的筋。(如你重點在胸椎的調理,則臉朝下且上手擺在頭前)通常身下壓足夠手推向外推伸足夠就能感覺到胸脊骨拉動且有響聲-很好的整骨,中老年人椎間盤塌陷者(身高縮減者)尤為明顯,身不正,睡姿不良者也易聽到胸椎響。

 

站回開腳距(注意:雙腳須比肩更寬,如二腳距太小會不穩定,維持到第9)

4伸掌:二手向外伸直→往後拉 同時撐掌,注意身仍保持正直、手臂往後拉。希肘面也能拉平(即整個手面與地面垂直),如肘或肩可後折的人則須後拉,不能後折的人至少要拉成一直線。

4-9招的二腳宜外八站得比肩稍寬。

5壓肘:左手伸直→右手腕勾住手肘→往內壓。右手伸直→左手腕勾住手肘→往內壓

   注意:口令「手伸直」是要提醒你手仍須水平往內壓-肩部不可往上或往內擺(比較舒適-違拉筋目的)

6拉肘:左手置於頭後→右手抓住手肘→往右拉。右手置於頭後→左手抓住手肘→往左拉

7側拉:插雙腰→左看→左拉。   

右看→右拉

/右看時頭轉到底,左/右拉時身向左/右下壓使拉痛耳後肌,注意反向肩,須下壓以增加抗力,不可抬高,要不然反向手不插腰改下按。注意:①二腳距要夠大(開腳距),②腰要反向移。可將耳內積留的液體壓走,防耳鳴及重聽,有助耳保健。反向腰強力被拉可強腰力,同向的大腿內側也可被拉。

8轉椎:雙手平舉→向左扭轉到底(頭手要轉到底,尤其左手轉到底可扭動肩,間接扭動脊椎)。雙手平舉→向右扭轉到底

不是轉腰而是要將整個脊椎扭轉,上身看起來也是旋轉但身驅仍須正(不正雖有助轉腰卻降低扭轉及拉背大肌的效果)雙手平舉後往後扭轉,前手折肘而後手伸直且往後扭可助扭轉脊椎,勿忘頸部也有脊椎,要把頭轉到底才會扭轉頸椎。

9彎腰:兩手伸向地面

        依個人柔軟度向下伸。要拉整個背側的筋及讓背側的脊間盤開(2昂首則是相反),不在單純的彎腰的能力,故手宜偏向外。膝可不打直。脊椎滑脫、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心血管病嚴重的人須注意,勿勉強,勿施力過度。

10下蹲:拉大二腳距(再加寬腳距)→ 下蹲。

請依個人能力,自行調整:①二腳距張開的程度、②下蹲的角度(注意膝與腳尖須同向外移,長者禁止超過90°以防拉傷膝內的柔軟組織,除非你已練過沒問題)、③手的位置、④上身是否下彎及⑤臀部的位置(無法下蹲到位者臀部往後伸膝才不致向前太多,才不傷膝)。長者、膝有問題或股四頭肌無力者一律手扶物,或背靠柱/牆以便降低對膝的施力,下蹲及起身須慢行。

請注意這裡的口令是下蹲,而不是深蹲,二者目的和作法不同。

下蹲:a.作法,主要是在拉大腿內側、髖關節及整個下體(肛門前後)的肌群,因此二腳/腿距要拉得很大(可合掌二肘往外頂膝內側而逼拉大二腿距)且臀部下壓,如有困難者才退而求其次。b.目的,可逼下肢積留的體液移出,下體及髖關節的保健。

深蹲:a.作法,讓大腿與小腿成直角以增加坑力臂,如此才能對股四頭肌施力最大(同理站直施力最小)。蹲與立的反覆運動。b.目的,在煅練腿的肌肉(含股四頭肌)

註:本處的拉筋並未設有深蹲這招,並非遺珠,乃因在作一指禪及八段錦時都有下蹲的動作。八段錦的開場白的口令就是「曲膝下蹲」,第二段 左右開弓似射鵰、第五段 搖頭擺尾去心火及第七段 攢拳怒目增氣力都有下蹲卻比一般的下蹲更有腿的保健功效。

合腳站立

11單舉:托左手(指尖朝右)→ 按右手(指尖朝前)→ 二手對拉。

         托右手(指尖朝左)→ 按左手(指尖朝前)→ 二手對拉。

        手臂須伸直,雙肩須水平,不可因上下施力而有高低肩。招式為八段錦的「第三段 調理脾胃須單舉」-允高低肩。

12抬臂:兩手放在背後互抓→ 往上抬高。保持軀幹直立。

         為了整個胸肩線充分被拉,手臂伸直(注意手向下及向後拉伸),雙肩後拉。

13後瞧:吸氣伸掌(緩吸氣)→ 左後瞧(續吸氣)→ 撐  → 轉正吐氣(放輕鬆)

         吸氣伸掌     → 左後瞧      → 撐  → 轉正吐氣。

     請依口令行動(在後瞧期間勿提早撐,否則漏氣使無法全力以赴)。撐時須憋氣且全身使力(含收肛、收腹、夾臀)

可拉胸腔/肺臟的筋,吸飽氣再施力可拉到肺泡在製造肺部的壓力差變化。非常難得-唯一可拉到全部肺泡的筋的動作,緩吸且吸到飽可使肺泡全開-比劇烈運動有效,此後有短暫的撐,即也是憋氣時間,此時不可講話或換氣,否則全功儘棄。設計上憋氣撐時間為6秒,故不會有「努責現象」,可斟酌個人能力而增加,但一定要吸足()氣且切勿太過勉強撐太久以免真有努責現象。慢慢伸掌→助慢慢擴胸→助更多空氣()進入→助肺泡全開。本招式肺泡是全開而不是緊縮且僅撐6秒,理應沒問題,但老年人有可能未作到位,未讓肺泡開而直接出力讓肺泡縮則有可能出問題。有高血壓或有裝心支架者應注意,不可突然用力過猛。

註:由八段錦的「第四段 五勞七傷往後瞧」而來。

註:努責現象就是運動(例如舉重)時用力過大且同時憋氣會導致胸腔內壓增高,血壓突然上升,肺靜脈回流心臟減少,心臟出血不足,腦嚴重缺氧暈倒,如肺部痙攣,心臟續缺血則危險。

14拉直:伸左腳→ 腰左轉→ 舉手(掌朝上)→ 後看(眼看後手)拉直(雙手胸面拉成一直線)

         伸右腳→ 腰右轉→ 舉手  → 後看 拉直。

為了要站得隱,腳前伸時須稍往外拉開,前腳尖仍朝前,二腳仍呈丁字步。招式為一指禪丹田功的「第六節 扁擔」變化而來。主要在拉肩線及背部的核心肌群,二手須前後往外拉伸逼使與胸面呈一直線。如為了不讓上身回彈,後手可觸物以維持前後一直線。

拉筋伸手在各招的差別

2招,昂首:手外伸呈一直線,未向外施力,不在拉,而在伸直以助平衡。掌面朝上。

4招,伸掌:二手外伸,往後拉,肘/肩可後折者可見手朝後,不可後折者須試朝後拉,至少要成一直線。希肘面也能拉平(即整個手面與地面垂直)

13招,後瞧:二手只是單純的外展以助擴胸,不用力,不可抬高。

14招,拉直二手朝往外用力拉伸使手胸面都拉成一直線,胸向前腳向成垂直。掌面朝上。

15弓腿:插雙腰→ 弓左腳(丁字步,膝勿前傾)→ 右腳向後伸直(依個人能力拉長二腳距)上身前移 下壓。

收腳時恆先收後腳再收前腳,否則會不穩不順不在原位。

         插雙腰→ 弓右腳(膝勿前傾)→ 左腳向後伸直。

上身保持正直、往前移(不是往前傾)且往下壓,後腿()要直。當雙腳呈丁字步時可拉到臀部及大腿的筋,另法:後腳直朝前可拉到小腿的筋。為了要保持上身正直且前移又下壓,有些人不易作到,此時可將另一手壓在弓腳的腿上(另一手仍插腰以利平衡)

走近扶物

聽到敲擊聲即須走近扶物,到下個命令「左手提左腳」有6秒。

下面的二招(1617)在敲擊聲後有3秒空檔以便變換扶手位置。

16提腳:左手提左腳 → 上拉。上腿要直立。

         右手提右腳 → 上拉。依個人能力提腳尖或腳踝甚至小腿,希能拉到腳背觸大腿且腳直不偏外。

保持軀幹直立。另一隻手可向上舉直,因近扶物不必擔心跌,長者請扶物。

17推膝:左腳置於右膝上→ 右手推壓左膝。  右腳置於左膝上→ 左手推壓右膝。

        掌同時往下壓及往外推,愈往外推對髖關節的保健愈好,故掌應置近膝背(才不致滑出,才可確實施力),一般人另一隻手須扶物才有辦法用力推壓,如沒問題另一隻手可放在個人最能平衡的地方。

18攀足…二手用力攀二足尖(手用力將足尖往上攀)

         臂部抬高有助腎腰區的拉力腿可不必打直,如果能較有效施力可開腳且平行。招式為八段錦的「第六段 兩手攀足固腎腰」。脊椎滑脫、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心血管病嚴重的人須注意,勿勉強,勿施力過度。

聽到敲擊聲即須找椅/地墊坐下,到下個命令「抬起左腳」有9秒。

坐在座椅上(坐在地上也可,不施力的那一腳可以自己最舒適的方式擺放,有座椅會更有效)

19抬腳:抬起左腳。抬起右腳。

腿要伸直。小腳翹起(腳尖向後)。可練股四頭肌。腳無法抬高者雙手可扶持或將腳跟置於另一腳尖上。每個人的柔軟度不同,抬的高度不同,但要注意伸直。

19-21招可拉到膝內的筋,有助膝的保健。

20拉腳:立左腳於座椅上→ 雙手抱腳踝→ 往後拉(雙手放低,抱在腳踝上,才能有效後拉)

         立右腳於座椅上→ 雙手抱腳踝→ 往後拉(依個人能力拉觸大腿),主要是拉膝內的筋,可可將膝內的筋、皺襞、十字靭帶、滑囊拉伸,雙手要放到腳踝,如放的高高的效果差。緩解綳緊的關節,軟骨張開角度最大,壓力最小

21壓膝:左腳置於座椅上→ 右手拉腳踝 左手壓

         右腳置於座椅上→ 左手拉腳踝 右手壓

保持上身直立。依個人能力拉到腳背觸胯、壓到小腿緊貼椅面。柔軟度好者可(左腳為例):左腳置於右膝上,用左手肘壓左膝,上身下壓助肘下壓。

22拉臀部:翹左腳→ 抱膝 推往右方 拉往後上方→ 小腳上下翹壓→上身往前傾。

           翹右腳→ 抱膝 推往左方 拉往後上方→小腳上下翹壓→上身往前傾。

抱膝最好能:一手握膝(便於横推)另一手握小腿(便於上拉),口令故意分開下乃要確實的推及拉,要用力推拉。有助坐骨神經、梨狀肌、薦髂韌帶及髖關節的保健,這四項出問題多是臀痛之因,通常也是久坐的結果。

在座椅上拉比在地上拉較有效率。「拉動小腳」是讓小腳上下用力拉而不是悠閒晃動,由於坐骨神經起自脊椎終至腳底,在臂部繞彎而行,小腳下壓時可拉伸坐骨神經,臂部應有抽痛感,否則表示你雙手沒有確實推拉,如果此時你還有辦法講話表示你沒用力。

結束。

1451秒。202401125更新。溫賓熊老師製作、示範。王育侚老師圖示

本影片Youtube觀看:https://youtu.be/iFc4WEXO3dY

練功參考網址:http://uen.apponl.com

返回首頁